前OpenAI研究员跨界做文创:Ilya发型帽子走红,AI成潮牌!

2025-10-18 发布 · 浏览17次 · 点赞0次 · 收藏0次

【导读】前OpenAI研究员Karina Nguyen宣布创立时尚品牌Maison AGI,首个系列就前OpenAI研究员Karina Nguyen宣布创立时尚品牌Maison AGI,首个系列就与Ilya Sutskever合作,甚至要推出一顶以他头型为原型的帽子。她称,这可能是人类在被AI超越前,最后一次「手作」。当科学家成了灵感缪斯,研究员开始做纪念品,AI的故事,正从技术革命变成人类的自我信仰。

就在这周,一个新项目让整个科技圈愣了一下。

Karina Nguyen,前OpenAI研究员,在X上宣布创立Maison AGI,一个「为AI时代打造文化遗物」的时尚品牌。


首个系列叫Relic of Thought,与Ilya Sutskever合作,主打概念是一顶模仿他标志性头型的帽子。

她写道:「这也许是人类在被AI超越前,最后一次手作。」

在算法与算力构筑的新神殿里,这句话听起来既虔诚,也讽刺。

从造神到做纪念品,AI世界终于走到了下一步。

而这一切的开端,只是一条普通的推文。

OpenAI前研究员开时尚品牌

用Ilya的头做帽子

前不久,前OpenAI研究员Karina Nguyen在X上宣布创立一家名为Maison AGI的时尚品牌。


她将其定义为「为AI时代打造文化遗物的时装屋」,首个系列名为「思想的遗物」。

这一系列与OpenAI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合作,包含他的原创艺术作品,以及一顶以他标志性头型为原型设计的帽子。

Karina表示,这个系列是「对信念的形状与思想清晰度的一次研究」,希望通过「能被触摸、佩戴、传承的实物」,去记录AI时代的创造精神。

她写道:

人类正经历一段「值得被记住的非凡时期」,而真正值得留存的,不应只是论文或模型卡,而是那些能让人感知的物件。

她甚至称,这是「人类在被自己创造的事物超越之前,最后一次亲手完成的作品」。

Maison AGI的出现,让许多人感到错愕。

一个来自OpenAI的研究员,居然不再研究模型,而是在做纪念物;一个曾被视作技术理性的行业,如今开始追求仪式感和象征性。

在官方宣传中,Ilya的形象成为品牌视觉的核心:那顶帽子被设计成他的头部轮廓,而「Relic of Thought」这个名字,则像是在为AGI的崛起证明。

这不只是一次跨界尝试,更像是一次象征性的宣言——AI的故事不再只是科研叙事,而开始被塑造成一种「文化遗产」。

科学家变成了灵感缪斯,研究者开始纪念他们亲手缔造的时代。

在这场造神运动的尾声,人类终于开始为自己造出的「神」,制作纪念品。

Maison AGI

AI时代的「纪念品工坊」

打开Maison AGI的官网,能看到一种几乎非商业化的克制。页面是纯黑白底,中央一行写着:

一个通过记忆与反思的物件,记录AI及其创造者故事的时装屋。


首个系列Relic of Thought,同样延续这种审美。

主视觉是一顶雕塑感十足的帽子,线条模糊了人类头部与机械构件的边界。

旁边是Ilya Sutskever的签名与几幅极简抽象画,据网站介绍,这些都是他本人创作的原作。

这一切让Maison AGI看起来不像是品牌,更像是一场小型当代艺术展。

这不是一个典型的品牌主页。没有购物入口,没有价格标签,也没有广告宣传。

唯一出现的,是首个系列「思想的遗物」的介绍——据页面描述,该系列与OpenAI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合作。


Karina展示了他的原始艺术作品,以及一顶以他「标志性头型」为原型的帽子。

不过,真正让这顶帽子火起来的,并不是官方物料,而是社交媒体。

2025年9月,一位网友在X上发布了一张恶搞图,左边是印着Ilya发际线的鼠标,右边是一顶相同发际线的棒球帽。

这条帖子迅速走红,浏览量超过200万。


从品牌自述与社交场域的反应拼在一起,我们能看见两条并行叙事:一边是把「AI创造者的思想形状」落到可触摸之物;另一边,公众把它转译成戏谑与符号。

Karina在其Substack「sémaphore」写过,她理解的「研究」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实践:去预见不存在之物并把它做出来,这恰好解释了她为何要把「研究者的创造」物化为纪念物。

于是,Maison AGI与其说是一个传统品牌,不如说是一个「纪念品工坊」:出售的不是功能性商品,而是一种「让人看到人仍在场」的证据。

当AI科学家开始包装「信仰」

Maison AGI的出现,其实只是整个AI圈一个更大趋势的缩影——科学家们正在学会用「信仰」的方式讲科技故事。

过去几年,这个行业的语言越来越像宗教。

OpenAI的CEO奥特曼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:

AGI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发明。我们不是在造一台机器,而是在触碰人类的命运。


与他同时期,OpenAI的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离开公司后,成立了一个新机构——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。

他在推文中写道:

我们只专注一件事——让安全的超级智能成为现实。

这条消息被业界称为「AI宗教改革」的起点。

Ilya的「退隐」形象,被很多人解读为科学界的「先知」:离开喧嚣的公司政*,只为守护那份对「理想智能」的信仰。

而就在这种氛围下,Karina Nguyen推出了Maison AGI。她没有去写论文或做产品,而是选择了另一条更象征性的路——

把「信仰」变成可触摸的物件,让人类对AI的崇敬有了具象的出口。

在这种语境里,原本冷静的技术词汇,也被赋予了精神色彩:

「对齐」不再只是算法调参,而被当作「道德校准」;「安全」不仅是系统要求,更像一种「救赎承诺」。


于是我们看到一种奇怪的景象:科学家不再只是研究者,而是「布道者」;他们的语言不再是实验报告,而是「信条与祷文」。

AI从工程问题,逐渐被包装成「人类意义的延续」。Karina只是把这种转变推到最直白的形式。

当其他人还在讲「价值观对齐」「AI伦理」,她已经直接做出了纪念品,让人类在消费中完成一次心理安慰。

仿佛只要戴上那顶帽子,我们就仍握有对未来的解释权。

最后的手作

人类到底在纪念什么?

Karina Nguyen在宣布Maison AGI时写下这样一句话:

这也许是人类在被AI超越之前,最后一次亲手完成的作品。

这句话像诗,也像墓志铭。

在AI领域,越来越多的创造过程被机器接管:绘画、写作、作曲、编程......人类在算法的加速下,正在失去「亲手创造」的必要。

而Maison AGI,正是在这种焦虑中诞生的。它的存在,像是一种自我证明,哪怕智能比我们更强,我们仍能留下属于人的痕迹。


这种纪念其实不是为了AI,而是为了人类自己。

在机器能够生成诗歌、模拟情感、创造图像的年代,人类反而开始怀念「手作」这件事本身,怀念那种不完美、不高效,却带有温度和意志的痕迹。

当理性被算法占据,人们开始通过仪式寻找意义。

Maison AGI的帽子、雕塑、艺术展,并不重要;重要的是那种「我们还在」的感觉。

这也是当下科技文化的一个微妙转折。AI从最初的工具,逐渐成为镜子。

我们透过它,看见的不只是智能的未来,也看见自己的焦虑与渴望。

人类希望被机器记住,被历史记住,被自己记住。


所以我们开始制造纪念碑,哪怕只是以一顶帽子的形式。

也许几十年后,当真正的超级智能出现,这些「思想的遗物」会像古代化石一样,被它们重新审视。

那时,它们可能读懂的不是艺术,而是情感。

在那段被称为「人类文明最后的手作时期」,我们确实在努力留下某种美。

参考资料:

https://x.com/karinanguyen_/status/1978492907725476060?utm_source=chatgpt.com

https://maisonagi.com/?utm_source=chatgpt.com

前OpenAI研究员跨界做文创:Ilya发型帽子走红,AI成潮牌! - AI 资讯 - 资讯 - AI 中文社区

声明:本文转载自新智元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社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,若有版权等问题,点击这里。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,我方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

点赞(0) 收藏(0)
0条评论
珍惜第一个评论,它能得到比较好的回应。
评论

游客
登录后再评论
  • 鸟过留鸣,人过留评。
  • 和谐社区,和谐点评。